【爸爸说】杨旭:放下「国脚」身份,我带儿子们去日本学足球

2025-10-29 14:10:10

【爸爸说】杨旭:放下「国脚」身份,我带儿子们去日本学足球

才打完两盘,杨旭便放下手柄,提醒孩子们上楼换衣服,为下午的训练做准备。自打送两个儿子到日本踢球以来,杨旭全家便开启了忙碌模式,欢乐的时光被儿子的足球梦挤压得短暂而稀少。他们想创造一种新的可能,让儿子以及很多孩子的足球之路从日本起步,然后战胜日本,去往更远的地方。

杨旭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既是榜样也是超越的目标

「疼痛的决定」

中午刚过,杨旭和爱人便开始为两个儿子准备足球装备,他们要赶在下午两点前出门,去上一堂关于带球训练的私教课,著名青训教练桥本圭吾将为兄弟两人做个人技术强化训练。

一个小时的训练结束后,杨旭带着儿子们到球场边的快餐厅休息,杨竣皓拿出语文课本,通过平板电脑上起网课——哪怕身在日本,他在国内的语文课也没丢下。杨竣凯坐在哥哥对面,半个小时后,他要继续参加足球培训课,这是一堂由30多名小朋友参与的大课,内容是一对一带球过人练习。

杨竣凯的训练课结束后,杨竣皓的训练课在同一块场地开始,时长仍旧是一小时。

训练课结束后,杨旭要立刻开车带兄弟俩到10公里外的另外一块场地,专门负责身体机能和体能训练的私教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的到来。

体能课从晚上7点持续到8点,哥俩的作业、晚饭基本都在车里完成。如果杨旭不在日本,开车带孩子训练的任务就由妻子或杨旭父亲完成。为照顾两个踢球的孩子,杨旭的父母和岳父母要轮番从国内来到日本。

大儿子杨竣皓与日本小球员对抗

杨旭家门口的柜子里几乎放的全是儿子的球鞋、球衣,柜子对面贴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哥俩每日足球装备准备」,从周一罗列至周日,比如:

周一:打底衣、随意球衣、球衣球袜、护腿板、随意防风衣、大棉袄、碎丁足球鞋、围脖、手套;

周六:打底衣、町田蓝色和白色比赛服、蓝色和白色球袜、护腿板、町田防风服、大棉袄、碎丁和长钉两双足球鞋、围脖、手套。

在日本,参加足球培训的孩子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比赛,比赛从早晨开始,一直踢到傍晚。日本家长习惯在孩子比赛时用手机或摄像机进行全程录像,杨旭的妻子最开始用手机录,后来家里花五千多元买了一台DV。妻子录完后,杨旭会像日本家长那样把与自己孩子有关的视频剪辑出来,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分析和点评,就像在职业队踢球时一样。

时间紧张的父子三人经常在训练场附近吃盒饭

杨旭1988年出生于「足球城」大连,父母都是工人。1990年代,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启,甲A联赛火爆。儿时的杨旭与几乎所有的大连孩子一样酷爱足球,希望将来穿上大连万达的球衣。凭着良好的天赋,他幸运地被知名的大连东北路小学选中。2003年,他从辽宁足球队开启职业生涯,先后效力过山东鲁能、长春亚泰、天津天海、上海申花,代表国家队出场54次,打进28球,是国足史上单场打入3个以上进球次数最多的球员,这份履历不仅拿得出手,更是堪称幸运——因为赶上了收入暴增的「金元时代」,他辗转的几个俱乐部都财务稳定,没有发生过欠薪。

做球员时,杨旭属于球员中生活很自律的人,训练比赛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和家人在一起。他曾想过自己退役后的生活状态: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和朋友喝茶聊天,晚上参加聚餐、踢踢野球或者陪伴家人——做职业球员时积累的财富,足以让他退役后过上躺平的生活。但自从来到日本踢球后,他几乎没有空闲,他甚至会和妻子开玩笑说:「这10年你一直过得比较安逸,现在可算把过去该做的都补回来了。」

提及自己「放下国脚身份,带儿子到日本踢球」的选择,杨旭用了「疼痛」二字,他说这是个「疼痛的决定」。但在现实和足球理想面前,全家人又必须让疼痛感延续下去。

过去踢球时,他几乎每年都会在联赛结束后带着全家外出旅游,但自从退役后,就再没有过这样的安排,全家上次集体出游还是2019年。「出去玩7天,训练会比其他队友少多少小时?本来就落后,再减少训练时间,那就更落后了。」此时的他已完全从粗枝大叶的职业球员身份中跳脱出来,变成一个生怕孩子因贪玩耽误学习的传统「中国式家长」。

也正是因为这种用心良苦,才使得他在看到儿子懈怠时会发火,会用一种严父的方式去训责他们:「我们本可以在国内过着很舒服的生活,但全家为了你们的足球梦想来到这里,你们训练不认真、嘻嘻哈哈,这是在浪费所有人的时间。」

日本足球的耐心

杨竣皓出生于2012年。4年后,杨竣凯出生。受父亲影响,兄弟俩从小喜欢足球,于6岁开始接受足球培训。杨旭知道,国内的足球培训基本还在走过去的老路,他想给儿子换一种思路,「哪怕他们成为给中国足球做实验的小白鼠」。

经上海申花俱乐部领队毛毅军的推荐,杨旭带着两个儿子找到了日本教练高桥亮也——从2020年到2022年,两个儿子多数时间都在日本教练指导下进行训练。

杨旭第一次到日本是2004年——那年,他作为中国国少队的队员,参加了在静冈举行的第11届U-17亚少赛,6场打入3球,帮助球队夺冠。二十年后,中国国少队在亚洲U-17上已经连小组赛难以出线。中国足球青训的「堕落」令人唏嘘。

在杨旭看来,日本是值得中国足球学习的样本。职业球员期间,杨旭也多次随队来过日本训练比赛。不过作为场上的对手,杨旭只知道他们做得好,但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直到自己的儿子们在上海系统地受训于日本教练之后,才懂得了日本青训的细致耐心和专业化、体系化。因此2022年冬天,杨旭决定带着两个儿子到日本学习足球。

刚到日本时,杨竣皓加入到东京一家名为FC TRIANELLO Michida的精英级俱乐部,在国内踢得还算不错的他到日本后立刻意识到了差距。杨旭说,大儿子刚到日本时除去身高和技术有一定优势外,剩下的各项技能全方位落后于日本同龄人。「那是一种绝望的状态」。他甚至私下里「崩溃地」和爱人说过这样的话:「要不算了,咱别遭那罪了。」

可是,他又不甘心。当儿子对他说「爸爸,我不想踢了」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宽慰孩子:「爸爸当年踢球时也有过不被看好的经历。刚到辽足时,我是第九前锋,人家经常对我说:『第九前锋就别嘚瑟了』;在山东泰山的第二个赛季,主教练库卡直接把我踢出大名单,但我后来通过努力成为辽足的主力前锋。库卡第二年甚至会问我『这比赛应该怎么踢』。」

「足球其实很简单,要么你服了,要么你把它征服了,没有别的选择。」杨旭这样对儿子说。

杨旭那次总共带儿子在日本待了3个月,哥俩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慢慢找到感觉,杨竣皓还通过了东京FC和东京绿茵俱乐部足校的精英队选拔。

得知大儿子被选中,杨旭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身高1米55、体重39公斤的杨竣皓过于单薄,在身体对抗和速度方面没有任何优势。但熟悉的日本教练告诉他,杨竣皓身上有许多日本孩子不具备的东西。「他虽然身体不够强壮,但技术底子不错,12岁以前,身体还没有发育,比起先发育的孩子有点吃亏,但完全发育期过后,他的身体优势明显了,同时兼顾头脑技术意识,就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球员。」

「日本足球的精华并不是技术,而是耐心。」教练当年说的这句话,杨旭至今印象深刻,他认为日本足球的世界里,有中国足球至今都未能学到的耐心。「放在中国足球的哲学里,杨竣皓这样身体条件不够突出的球员恐怕早被淘汰了。」

兄弟二人的足球世界

带儿子从日本回国后没多久,杨旭就宣布了退役。谈及退役原因,杨旭表示一方面是因年龄增长,已无法给中国足球带来太多的贡献,他想给大家留个好念想,「不要等到彻底踢不动了再离开」。

另外,通过在日本的考察,他希望能尽快建立一个日系风格的青训俱乐部,把日本足球的青训引入中国。同时,自己提早退役,也是为了儿子们的将来考虑。杨竣皓当时已上小学五年级,对于在中国踢球的孩子而言,小升初是一道坎。杨旭说,如果自己此时不给儿子的足球之路带去指引和帮助,「那么他的足球生涯可能就要结束了」。

宣布退役那天,他很平静。他说只有体面地退役,才能更好地去到另外一块足球场。

退役后,杨旭开始着手组建了「朝日足球俱乐部」,聘请高桥亮也担任教练,训练的方式和思路与日本相同。自2023年7月成立至今,会员数已经超过1200人,俱乐部有两名日本教练和4名中国教练,并且经常有日本的顶级青训教练来上海北京开展特训课程。杨旭表示:「作为父亲也好,作为足球从业者也好,我更加懂得增加家长们认知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朝日FC的平台,让更多的家长们了解日本青训体系。」

说起「朝日」二字的由来,杨旭表示既然自己提供的是日式足球培训,那么俱乐部的名称就必须有「日本元素」。「首先我的名字『旭』在日语中读『A-SA-SHI』,和『朝日』的读音是一样的,而且初升的太阳也代表了小朋友们的起点。但又不能叫『旭日』,因为那样别人会误以为是赵旭日(杨旭前队友)搞的。」选来选去,最终确定为「朝日」。

在国内有自己的青训俱乐部,如今又将两个儿子送到日本学习足球,杨旭要经常往返于中国和日本。为不耽误送孩子踢球,他有时会乘坐凌晨两点的廉价航班从东京飞回上海,处理完白天的工作,深夜去机场,乘坐凌晨两点的飞机从上海返回东京。

他经常对孩子们说,到日本学习足球,需要做好面对各种挑战的准备。「在国内,大家知道你们是杨旭的儿子,这会给你们带来很多便利,但却没法让你们得到应有的锻炼。」杨旭告诉儿子们,来到日本后,爸爸的足球光环将会失去作用,「你们只能靠自己去打拼,闯出一片天空」。

兄弟二人相差4岁,性格却反差很大。在杨旭眼里,哥哥小时候是个「闷葫芦」,有话都憋在肚子里,弟弟则生性活泼,是个话痨。

「小时候生活环境的不同给两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性格。」杨旭在山东鲁能俱乐部效力时,杨竣皓出生。儿子4岁时,他被租借回辽足,1年后转会至天津天海。在天津踢两年球后,又转会到上海申花。

爸爸踢球轨迹的不断变化导致杨竣皓的生活环境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刚在一个地方混熟,又换到了新的环境,然后再重新适应。这种不稳定性让他从小有了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他要把自己安放在一个最安全的状态里,不轻易对外吐露想法。每次谈及此事,杨旭都会觉得愧疚,「孩子那时很可怜」。但职业球员的流动性,又让他和他的家庭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杨旭与大儿子杨竣皓

不过自从开始学习足球后,杨竣皓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在家中客厅遇见前来拍摄的我们,他能做到不在大人的指引下主动过来挨个握手,做自我介绍。拍摄时,他有着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演欲望强烈。

相较于哥哥,杨竣凯自打记事起就生活一个稳定的环境里,所以他天生性格开朗,学习日语、英语的速度也比哥哥更快。

和老大的瘦弱相比,杨竣皓在同龄人中算得上身材魁梧,他踢球时喜欢冲撞。杨旭经常提醒二儿子要练技术,动脑子,「任何球员都不可能一辈子都靠身体踢球」。

二儿子杨竣凯

杨竣皓喜欢德布劳内、莫德里奇、贝林厄姆,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优雅的中场球员。杨竣凯则还处于懵懂状态中,单纯地享受着足球带给他的快乐,不知道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中日足球的差距与梦想

过去30年,如果把中日足球的发展速度对照来看,就像是绿皮火车与高铁,一个迟缓到濒于消亡,一个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飞驰前行。强烈的反差感让中国足球人感到羞愧,他们因羞愧而绝望,因绝望而不知所措。

采访时,我们不止一次提醒杨旭,要多聊聊父子关系,他也一直照做。可聊到最后,还是会把话题引到中日足球的对比上,不吐不快:

「大家总以为日本足球只有技术,但日本足球已不和你聊技术了。他们现在聊的是攻防转换速度和持续压迫下的技术。」

「我为什么要选择做日本青训?因为我看过上海百分之七十的青训,看到的都是我小时候练的东西,没有任何变化。那套东西早该被淘汰了。我们的顶尖足球落后日本20年,青训落后50年。」

「日本足球的野心很大。日本U12青年联赛冠军球队队长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将来要『制霸全球』。外人听上去可能会认为这是个笑话,但这作为足球从业者,我感到毛骨悚然。」

「对于未来,中国足球不敢想,也不敢做。你去问一个中国踢球的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一定会说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场比赛,或者说进入世界杯是最大的梦想。日本的孩子会说,我要举起大力神杯,我要穿AC米兰队的10号球衣。中国足球从来不敢想这些。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代表大连万达队比赛,这就是差距。」

「我一直认为中国踢足球的孩子缺少野心,中国足球缺少野心。当然,我知道野心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只有你踏踏实实地去做,提升实力,才能有野心。」

吐槽和反思过后,杨旭决定要去做些改变现状的事,他希望中国足球将来有一天能用日本人的方式战胜日本队,这也是他做青训的终极目标。

在那个更远的将来,他打算将儿子送到德国,让兄弟俩到更大的舞台去追寻父亲的遗憾和他们自己的足球理想。

当然,在远大的理想面前,他也怀揣着一颗谨慎的平常心。「我会努力为儿子们提供最好的培训资源,能成功最好,不成功也是人生造化。为什么爸爸能成,儿子就一定能成?凭啥?不管怎样,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生经历。就算不成,我也算为中国足球储备了两位会语言,懂日本和欧洲青训体系的优秀教练员,这也是他们从出生就需要有的使命。」

对话杨竣皓(12岁)&杨竣凯(8岁)

SOOZY:在你心目中,父亲是怎样的存在?

杨竣皓: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个很牛的人,在球场上能表现出领袖的力量,在他现役的时候,进球庆祝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自豪和开心。

杨竣凯:没什么,就是对我好啊,像妈妈一样的感觉。

SOOZY:和父亲在一起,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杨竣皓:第一次来日本踢球的时候,表现不太好,但是他一直鼓励我,让我感觉到安心。现在他会给我释放点压力,会让我踢得更好多一点。

杨竣凯:有一次哥哥和妹妹恰好都不在家,爸爸给我找球衣,又带我去训练,那段难得和爸爸独处的时间让我印象很深刻。

杨旭与二儿子杨竣凯

SOOZY:未来的梦想是什么?

杨竣皓:能为中国足球争光,帮助中国队打进世界杯,打败日本队。

杨竣凯:带领中国队踢世界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历史|1998年世界杯冠军是谁|福乐产权的世界杯商业权益站|flch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